中国药典2025凝胶强度测定法(通则0634)技术解析
(基于2025年版)
一、方法概述
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634《凝胶强度测定法》主要用于测定胶类中药(如阿胶、鹿角胶等)的凝胶强度,反映其物理性能和质量。该方法通过测定凝胶在特定条件下的抗穿透力,评估其黏弹性和稳定性。
适用范围:
凝胶、果胶、硅胶、结冷胶、卡拉胶、琼脂、阿拉伯胶、黄原胶、魔芋胶和瓜尔胶等的破裂强度、弹性、延展性、拉伸强度、粘附度、回复性等测试
胶类中药(如阿胶、龟甲胶、鹿角胶等)
含胶类制剂(如胶剂、软膏剂等)
◆国家标准《药用明胶硬胶囊》GB13731
◆行业标准《药用明胶》QB2354
◆行业标准《工业明胶》QB/T1995
◆行业标准《骨胶》QB/T1997
◆行业标准《照相明胶》QB199
二、测定原理与标准流程
测定原理:
在恒温条件下,将胶类样品制成凝胶,通过质构仪(Texture Analyzer)测定其抗穿透力(以g或mN为单位),反映凝胶的强度。
操作步骤(参考2020年版药典):
样品制备:
称取适量胶类样品,加水溶解,加热至熔化。
静置冷却至4℃,形成凝胶。
仪器校准:
使用标准砝码校准质构仪,确保测量精度。
测试参数设置:
数据记录:
测定3次重复值,取平均值作为凝胶强度。
三、质量标准与技术要求
参数要求
凝胶强度阿胶≥1200 g(以2020年版药典标准为例)
温度控制样品冷却至4℃±1℃,测试环境温度25℃±1℃
仪器校准频率每日开机前校准,或按厂商建议频率执行
四、近3年技术动态与风险提示
方法更新趋势:
2022年国家药监局发布《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》,强调凝胶强度测定需结合动态黏弹性分析(如DMA技术)进行多维度评估。
2023年《中国药典》增补本可能纳入更严格的探头校准标准(参考ISO 5893:2021)。
风险提示:
版本差异:2025年版药典尚未发布。
实验误差:
样品溶解不可能导致凝胶强度虚高。
温度波动>±2℃时需重新制备样品。
仪器兼容性:部分国产质构仪需通过NIST溯源认证,否则数据可能不被监管机构认可。
五、合规建议
操作规范:
严格遵循《中国药典》2025年版四部通则0634要求。
建议参考《药用胶类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南》(2021年国家药监局发布)补充验证。
数据记录:
保留原始实验记录(仪器型号、校准证书等)。
技术升级:
关注2025年版药典动态,建议企业提前开展方法学验证。
注:以上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,具体执行需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正式文件为准。如涉及注册申报,建议咨询专业机构或药典委员会。